吊扇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吊扇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盘点三国演义中被戏说的100个历史真相-【xinwen】

发布时间:2021-10-12 11:38:53 阅读: 来源:吊扇厂家

《演义》是一部威武雄壮、有声有色、雅俗共赏、妇孺皆知的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的经典史诗,自中期问世以来,对人民的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。毛泽东曾说:“《演义》是,《三国志》是史书,二者不可等同视之。若说生动形象,当然要推演义;若论真实性,就是说更接近真实,罗贯中的《三国演义》就不如陈寿的《三国志》。”鲁迅在《史略》批评《三国演义》“至于写人,亦颇有失,以致欲显之长厚而似伪,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;惟于,特多好语,义勇之概,时时如见矣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的特点是:“七分实事,三分虚构”,即不少事情都属于张冠李戴,移花接木。

1、桃园三结义:正史并无写到三人有结拜,只提到情若兄弟。从年龄上说,关羽》刘备》。

2、温酒斩华雄:华雄实死于江东猛虎刀下,《三国演义》反把写成是华雄的手下败将,这对孙坚太不公平了。

3、三英战:实被孙坚击退。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,所以刘、关、张三也未曾参加,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。

4、十八路诸侯讨董卓:只有后将军袁术,冀州牧韩馥,豫州刺史孔伷,衮州刺史刘岱,河内太守王匡,勃海太守袁绍,陈留太守张邈,东郡太守乔瑁,山阳太守袁遗,济北相鲍信,广陵太守张超,长沙太守孙坚和这十三家。孔融当时正忙于对付黄巾贼,不可能分身去讨董;陶谦当时只有贡献一些金钱,并无参加战役;马腾当时尚未接受招安,怎可以参加讨董行列?当时公孙瓒正要对付鸟桓,亦不可能参加讨董行列;至于张杨当时和刘备一样,只是义勇军,而刘备当时亦只是跟随出征。

5、斩颜良诛文丑:斩颜良确有其事,诛文丑的却是曹操的部下徐晃所为。

6、张飞鞭督邮:其实真正的肇事者是刘备。让我们看看正史的描述:“先主(刘备)讨黄巾贼有功,除(授与官职)安喜尉。督邮以公事到县,先主求谒,不通。直入缚督邮,杖两百,解绶﹝系印章的丝带﹞系其颈,着马柳(下民服装)弃官亡命。”(《三国志。先主传》)为什么刘备要杖打督邮,最后弃官潜逃?典略有记载这件事的原因:朝廷下诏书要州郡淘汰一些因军功而当官的小吏,刘备在黑名单里头。督邮到安喜县要遣散刘备,刘备知道了便前去求见。督邮称病不见,刘备大怒,把督邮捆绑于树上,鞭杖百余下,最后刘备逃亡。三国演义描写督邮求贿不成处处刁难刘备,惹得张飞怒鞭督邮。把官场的丑、张飞的鲁、刘备的正,描述得丝丝入扣。虽不符合史实,不过情节铺设相当精采,生动刻划了老实人在丑陋官场的为难和无奈。

7、徐州诛车冑、古城斩蔡阳:此乃刘备所为。

8、土山约三事:那次战役关羽是战败被擒,并非有“土山约三事”如此堂皇之事。

9、曹操献刀杀董卓:曹操认为董卓终必败,不领董卓情,逃归乡里。曹操献刀,不见正史,是虚构的。

10、连环计:载有之人,吕布与董卓争夺一婢女而起,但并无指出是有人用计。

11、关羽降曹:无特别记载,应为自愿。在《三国演义》所编造的关羽投降的一个重要原因,是为了“保护二皇嫂”,但这是与史实不符的。根据史书记载:刘备到徐州后,屯兵小沛,命关羽守下邳。刘备的妻子应该随刘备住在小沛,而不是住在下邳。曹兵进攻小沛时,刘备战败逃走,妻子在小沛被俘,而不是随关羽在下邳投降的。也就是说,关羽在投降时,身边并没有什么“二皇嫂”。

12、过五关斩六将: 此五关相距甚远,也无联系,虚构剧情。而且有几个关在三国时代根本不存在,至于名称,则是唐宋以后才有的。关羽离开曹操后,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,并未发生过五关、斩六将之事。

《演义》是一部威武雄壮、有声有色、雅俗共赏、妇孺皆知的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的经典史诗,自中期问世以来,对人民的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。毛泽东曾说:“《演义》是,《三国志》是史书,二者不可等同视之。若说生动形象,当然要推演义;若论真实性,就是说更接近真实,罗贯中的《三国演义》就不如陈寿的《三国志》。”鲁迅在《史略》批评《三国演义》“至于写人,亦颇有失,以致欲显之长厚而似伪,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;惟于,特多好语,义勇之概,时时如见矣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的特点是:“七分实事,三分虚构”,即不少事情都属于张冠李戴,移花接木。

1、桃园三结义:正史并无写到三人有结拜,只提到情若兄弟。从年龄上说,关羽》刘备》。

2、温酒斩华雄:华雄实死于江东猛虎刀下,《三国演义》反把写成是华雄的手下败将,这对孙坚太不公平了。

3、三英战:实被孙坚击退。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,所以刘、关、张三也未曾参加,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。

4、十八路诸侯讨董卓:只有后将军袁术,冀州牧韩馥,豫州刺史孔伷,衮州刺史刘岱,河内太守王匡,勃海太守袁绍,陈留太守张邈,东郡太守乔瑁,山阳太守袁遗,济北相鲍信,广陵太守张超,长沙太守孙坚和这十三家。孔融当时正忙于对付黄巾贼,不可能分身去讨董;陶谦当时只有贡献一些金钱,并无参加战役;马腾当时尚未接受招安,怎可以参加讨董行列?当时公孙瓒正要对付鸟桓,亦不可能参加讨董行列;至于张杨当时和刘备一样,只是义勇军,而刘备当时亦只是跟随出征。

5、斩颜良诛文丑:斩颜良确有其事,诛文丑的却是曹操的部下徐晃所为。

6、张飞鞭督邮:其实真正的肇事者是刘备。让我们看看正史的描述:“先主(刘备)讨黄巾贼有功,除(授与官职)安喜尉。督邮以公事到县,先主求谒,不通。直入缚督邮,杖两百,解绶﹝系印章的丝带﹞系其颈,着马柳(下民服装)弃官亡命。”(《三国志。先主传》)为什么刘备要杖打督邮,最后弃官潜逃?典略有记载这件事的原因:朝廷下诏书要州郡淘汰一些因军功而当官的小吏,刘备在黑名单里头。督邮到安喜县要遣散刘备,刘备知道了便前去求见。督邮称病不见,刘备大怒,把督邮捆绑于树上,鞭杖百余下,最后刘备逃亡。三国演义描写督邮求贿不成处处刁难刘备,惹得张飞怒鞭督邮。把官场的丑、张飞的鲁、刘备的正,描述得丝丝入扣。虽不符合史实,不过情节铺设相当精采,生动刻划了老实人在丑陋官场的为难和无奈。

7、徐州诛车冑、古城斩蔡阳:此乃刘备所为。

8、土山约三事:那次战役关羽是战败被擒,并非有“土山约三事”如此堂皇之事。

9、曹操献刀杀董卓:曹操认为董卓终必败,不领董卓情,逃归乡里。曹操献刀,不见正史,是虚构的。

10、连环计:载有之人,吕布与董卓争夺一婢女而起,但并无指出是有人用计。

11、关羽降曹:无特别记载,应为自愿。在《三国演义》所编造的关羽投降的一个重要原因,是为了“保护二皇嫂”,但这是与史实不符的。根据史书记载:刘备到徐州后,屯兵小沛,命关羽守下邳。刘备的妻子应该随刘备住在小沛,而不是住在下邳。曹兵进攻小沛时,刘备战败逃走,妻子在小沛被俘,而不是随关羽在下邳投降的。也就是说,关羽在投降时,身边并没有什么“二皇嫂”。

12、过五关斩六将: 此五关相距甚远,也无联系,虚构剧情。而且有几个关在三国时代根本不存在,至于名称,则是唐宋以后才有的。关羽离开曹操后,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,并未发生过五关、斩六将之事。

13、被斩的六将:三演说被斩的六将是孔秀、孟坦、韩福、卞喜、王植和秦琪,而这几个人都不见史书记载,连名字也是虚构的。他们的出场只有一个任务,就是挨关老爷一刀。

14、孙坚之死:孙坚死于砚山,由于单骑轻出,只带几名随从,遭黄祖设伏以落马及被流矢射死。

15、孙策之死:实乃遭刺客暗算伤重不治。在攻打陈登的途中亦是单骑轻出,不过更夸张,只有自己一个人去打猎。无巧不巧被许贡的三名家客给盯上(许贡死于孙策之手),即便孙策骁勇,但脸上一箭,受创极深,虽有黄盖等人后来极力抢救但仍回天乏术。

16、曹操杀吕伯奢一家:真有此事,原因是吕伯奢的儿子欲抢夺财物和报官领赏才死的,罗贯中为了污蔑曹操还编出“宁教我负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负我”的话。

17、徐庶进曹营:他本名叫单福,化名徐庶。徐庶的母亲在当阳被俘虏,于是徐庶指着心向刘备说:“我和将军共建霸业,全靠此方寸之地。而今娘亲失踪,方寸已乱(成语“方寸大乱”的由来),留在这里对你没有帮助,请就此别去。”于是投奔曹操。《三国演义》说徐庶因为曹操在南征之前就捉了徐庶的母亲,并且伪造书信,诱骗他到曹营,这和正史不合。刘备阵营似乎很体谅徐庶的离去,在益州时就公开称赞过徐庶。

18、火烧博望坡:非诸葛实乃刘备之手笔也,发生在建安七年,而建安十二年,诸葛亮才出山。

19、糜夫人伤重跳井自杀、推倒土墙盖井:正史记载,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,故也没有推倒土墙盖井的事情。

20、长板坡七进七出:赵云护送家小撤退,十分平淡,赵云实则战功平平。

21、怒吼长板桥:《三国演义》写道曹军夏侯杰因此肝胆俱裂被吓死,这是典型的小说夸张手法。

22、苦肉计:正史上确有黄盖诈降曹操一事,但是否用了苦肉计,未见记载。

23、舌战群儒:无此事,诸葛面见而已。诸如舌战群儒、群英会、苦肉计、连环计等均为虚构。

24、孙夫人投江: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,本来只是历史上无数次政治性联姻之一。是孙夫人去荆州,并没有刘备跑到东吴去娶亲。这里并没有多少男欢女爱的色彩。二人成婚之时,刘备已年近半百,而孙夫人不过二十上下,年龄相差约三十多岁。一个是贪图皇位的枭雄,另一个是任性而为的骄女,彼此互不信任,何来欢爱?所以,刘备入益州不久,孙权就「大遣舟船迎妹」,而孙夫人也毫不犹豫地回了娘家,还差点带走了刘备的宝贝儿子阿斗。从此,她一去不返,杳无音信,与刘备恩断情绝。因此后来孙夫人投江自尽是假,绝无此事。而刘备呢?占据益州之后便娶了寡居的吴氏(吴懿之妹,刘璋之嫂),也看不出对孙夫人有什么留恋。正因为这样,在《三国志。蜀书。二主妃子传》中竟没有一句话提到孙夫人!史书上没有记载孙夫人的最后结局,但可以肯定,她是绝不会为了刘备而殉情自尽的。

13、被斩的六将:三演说被斩的六将是孔秀、孟坦、韩福、卞喜、王植和秦琪,而这几个人都不见史书记载,连名字也是虚构的。他们的出场只有一个任务,就是挨关老爷一刀。

14、孙坚之死:孙坚死于砚山,由于单骑轻出,只带几名随从,遭黄祖设伏以落马及被流矢射死。

15、孙策之死:实乃遭刺客暗算伤重不治。在攻打陈登的途中亦是单骑轻出,不过更夸张,只有自己一个人去打猎。无巧不巧被许贡的三名家客给盯上(许贡死于孙策之手),即便孙策骁勇,但脸上一箭,受创极深,虽有黄盖等人后来极力抢救但仍回天乏术。

16、曹操杀吕伯奢一家:真有此事,原因是吕伯奢的儿子欲抢夺财物和报官领赏才死的,罗贯中为了污蔑曹操还编出“宁教我负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负我”的话。

17、徐庶进曹营:他本名叫单福,化名徐庶。徐庶的母亲在当阳被俘虏,于是徐庶指着心向刘备说:“我和将军共建霸业,全靠此方寸之地。而今娘亲失踪,方寸已乱(成语“方寸大乱”的由来),留在这里对你没有帮助,请就此别去。”于是投奔曹操。《三国演义》说徐庶因为曹操在南征之前就捉了徐庶的母亲,并且伪造书信,诱骗他到曹营,这和正史不合。刘备阵营似乎很体谅徐庶的离去,在益州时就公开称赞过徐庶。

18、火烧博望坡:非诸葛实乃刘备之手笔也,发生在建安七年,而建安十二年,诸葛亮才出山。

19、糜夫人伤重跳井自杀、推倒土墙盖井:正史记载,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,故也没有推倒土墙盖井的事情。

20、长板坡七进七出:赵云护送家小撤退,十分平淡,赵云实则战功平平。

21、怒吼长板桥:《三国演义》写道曹军夏侯杰因此肝胆俱裂被吓死,这是典型的小说夸张手法。

22、苦肉计:正史上确有黄盖诈降曹操一事,但是否用了苦肉计,未见记载。

23、舌战群儒:无此事,诸葛面见而已。诸如舌战群儒、群英会、苦肉计、连环计等均为虚构。

24、孙夫人投江: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,本来只是历史上无数次政治性联姻之一。是孙夫人去荆州,并没有刘备跑到东吴去娶亲。这里并没有多少男欢女爱的色彩。二人成婚之时,刘备已年近半百,而孙夫人不过二十上下,年龄相差约三十多岁。一个是贪图皇位的枭雄,另一个是任性而为的骄女,彼此互不信任,何来欢爱?所以,刘备入益州不久,孙权就「大遣舟船迎妹」,而孙夫人也毫不犹豫地回了娘家,还差点带走了刘备的宝贝儿子阿斗。从此,她一去不返,杳无音信,与刘备恩断情绝。因此后来孙夫人投江自尽是假,绝无此事。而刘备呢?占据益州之后便娶了寡居的吴氏(吴懿之妹,刘璋之嫂),也看不出对孙夫人有什么留恋。正因为这样,在《三国志。蜀书。二主妃子传》中竟没有一句话提到孙夫人!史书上没有记载孙夫人的最后结局,但可以肯定,她是绝不会为了刘备而殉情自尽的。

25、曹操与二乔:二乔姐妹国色天香,人称“小霸王”的孙策和儒雅俊秀的在奋力攻破皖城,娶了二乔为妻。如果后来赤壁之战能够取胜,曹操揽“二乔”于铜雀台以供享乐,是有可能的,可惜战败了。

26、周瑜智算蒋干:历史上的蒋干没有说服周瑜,就回来了,称赞周瑜雅量高致,并没有中计,而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几年以前。

27、赤壁之战:太史慈并未参加赤壁之战,而是在战前已经去世; 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;曹操横槊赋诗的事情并非发生在赤壁之战前夜,而是在为迎接汉献帝迁往许都而举办的酒会上;张松见曹操是在赤壁之战前,并不是曹操击败马超之后;曹操建铜雀台以及曹植为之作赋,都发生于赤壁之战之后。

28、草船借箭:无此事。古代夜战时对船的箭头一般都会有火,试问有几人敢冒此险呢?历史上曾有次曹操进攻濡须,赶上孙权坐船来察看敌情。曹操命令放箭,结果孙权的船挨了很多箭,船身倾斜就要翻了。孙权急中生智,命令掉转方向,等另一侧也挨了很多箭,两边均衡后就撤回去了。这样的“借箭”,显然并非预谋,而是随机应变。

29、黄忠之死:黄忠病死,并非在夷陵之役时战死,他也未参加此役。

30、孔明借东风:纯属虚构,时日,多有东南风,此乃曹操之天灾,非人为。

31、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:这是罗贯中为丑化曹操,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和孔明天才形象而虚构的。孔明根本没想到曹操会走华容道,是刘备想到的,刘备率军去追时曹操时,曹操已经跑了。

32、战长沙:刘备南征荆南四郡,四郡守望风而降,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,并未发生战斗。

33、刮骨疗伤:关羽刮骨疗伤时面不改色的事迹,在正史里头有记载。正史并未言明是谁帮他刮骨疗伤。如果依三国演义情节,关羽是在北伐攻打樊城时受伤,那肯定不是华佗帮他刮骨疗伤,因为那个时候华佗已经不在人世间。三国志正史记载:曹操的爱子曹冲病危时,曹操一直懊恼不该杀死华佗,使爱子无人可救。曹冲死于公元208年,所以华佗早在公元208年以前就不在人世间了。关羽是在公元219年北伐,华佗至少已死了十几年。同样的道理,曹于公元220年,三国演义说曹操在病危时杀了华佗。也不符合史实。同时,据史书记载庞德射中的并非是关羽左臂,而是前额。

34、诸葛亮三气周瑜与周瑜之死:周瑜当时并未注意过诸葛亮,也极少碰面。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,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,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,而不是诸葛亮。

35、征汉中: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,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。

36、赔了夫人又折兵:单纯的政治婚姻,无他。

25、曹操与二乔:二乔姐妹国色天香,人称“小霸王”的孙策和儒雅俊秀的在奋力攻破皖城,娶了二乔为妻。如果后来赤壁之战能够取胜,曹操揽“二乔”于铜雀台以供享乐,是有可能的,可惜战败了。

26、周瑜智算蒋干:历史上的蒋干没有说服周瑜,就回来了,称赞周瑜雅量高致,并没有中计,而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几年以前。

27、赤壁之战:太史慈并未参加赤壁之战,而是在战前已经去世; 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;曹操横槊赋诗的事情并非发生在赤壁之战前夜,而是在为迎接汉献帝迁往许都而举办的酒会上;张松见曹操是在赤壁之战前,并不是曹操击败马超之后;曹操建铜雀台以及曹植为之作赋,都发生于赤壁之战之后。

28、草船借箭:无此事。古代夜战时对船的箭头一般都会有火,试问有几人敢冒此险呢?历史上曾有次曹操进攻濡须,赶上孙权坐船来察看敌情。曹操命令放箭,结果孙权的船挨了很多箭,船身倾斜就要翻了。孙权急中生智,命令掉转方向,等另一侧也挨了很多箭,两边均衡后就撤回去了。这样的“借箭”,显然并非预谋,而是随机应变。

29、黄忠之死:黄忠病死,并非在夷陵之役时战死,他也未参加此役。

30、孔明借东风:纯属虚构,时日,多有东南风,此乃曹操之天灾,非人为。

31、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:这是罗贯中为丑化曹操,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和孔明天才形象而虚构的。孔明根本没想到曹操会走华容道,是刘备想到的,刘备率军去追时曹操时,曹操已经跑了。

32、战长沙:刘备南征荆南四郡,四郡守望风而降,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,并未发生战斗。

33、刮骨疗伤:关羽刮骨疗伤时面不改色的事迹,在正史里头有记载。正史并未言明是谁帮他刮骨疗伤。如果依三国演义情节,关羽是在北伐攻打樊城时受伤,那肯定不是华佗帮他刮骨疗伤,因为那个时候华佗已经不在人世间。三国志正史记载:曹操的爱子曹冲病危时,曹操一直懊恼不该杀死华佗,使爱子无人可救。曹冲死于公元208年,所以华佗早在公元208年以前就不在人世间了。关羽是在公元219年北伐,华佗至少已死了十几年。同样的道理,曹于公元220年,三国演义说曹操在病危时杀了华佗。也不符合史实。同时,据史书记载庞德射中的并非是关羽左臂,而是前额。

34、诸葛亮三气周瑜与周瑜之死:周瑜当时并未注意过诸葛亮,也极少碰面。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,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,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,而不是诸葛亮。

35、征汉中: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,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。

36、赔了夫人又折兵:单纯的政治婚姻,无他。

37、诸葛亮一直是蜀汉的实权:其实刘备手下的集团分为三类,即原从集团、荆州集团以及蜀中集团。原从集团的代表为:关羽,张飞,赵云等。荆州集团代表人物有:诸葛亮,马良,马谡,伊籍,黄忠等。蜀中集团有:黄权,李严,法正等人。刘备最为重用的是“蜀中集团”,由以黄权、法正为甚。占领四川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荆州集团一直居于其下。刘备认人是很准的,想想他对诸葛亮说:“谡,言过其实,不可大用……”就知道了(这是史实)。直到蜀中集团死光了,荆州集团才在诸葛亮的政治手腕下熬出头。后来刘备兵败,死于白帝城,诸葛亮也说: “如果法正不死,就一定会劝阻主公(刘备),即使劝阻不了,也不至如此失败。”明知谡“不可大用”,仍然非用不可,与其说是不智,不如说是政治使然。

38、计借荆州:实乃鲁肃之计,以刘抵曹。

39、马腾讨董卓: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,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,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。

40、马超兴兵:实乃背父,叛乱。至于马腾之死,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,马超起兵报仇。而是马超不顾其父亲马腾在曹操手中,起兵反曹,所以马腾被杀。一老妇曾骂道:“天地岂久容汝,而不早死,敢以面目视人乎!”。英明的枭雄刘备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用了他一下,之后居束之高阁了。因为这种人,带兵多了危险,权力大了是个自己挖坟,马超在本质上和吕布差不多。

41、取蜀攻略:由法正、庞统完成。

42、张松献地图:刘备入蜀后,拉拢法正与张松,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,于是张松绘制了《西蜀地形图》。

43、乔国老:应是“桥国老”。人们常常把桥国老与东汉太尉桥玄视为一人,有些传统戏曲干脆就把 他称作「乔玄」。其实,桥玄乃是睢阳(今河南商丘南)人,生于汉安帝永初三年(公元109年),卒于汉灵帝光和七年(公元184年),曾任太尉;桥国老则是皖县(今安徽潜山)人,建安四年前后在世,其生年大约比桥玄晚40年。所以,无论是从籍贯还是年代来看,二人都不能混为一谈。桥玄也不是什幺“二乔”的父亲。

44、貂蝉:存在置疑,但王允的确有个导致董卓与吕布反目的侍女。

45、刘岱:正史有两个刘岱,反董卓联盟的刘岱和曹操手下的刘岱并不是同一人。

46、韩遂的年龄:演义中,曹操问韩遂几岁,韩逐答四十。此处错误,此时韩遂已经七十多岁了。

47、关羽单刀赴会:按照《三国志·鲁肃传》和韦曜《吴书》的记载,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,而是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,“单刀赴会”的孤胆不是关羽,而是鲁肃,《三国演义》本末倒置。此外,“单刀”乃军士之兵器佩刀,而非大刀。

48、关羽与同僚:关羽与同僚的关系很不和谐。

(1)马超:听说马超归附,对其不服,写信给诸葛亮,问“马超的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?”(《三国志?马超传》)(2)黄忠:听说黄忠为后将军,愤怒地说:“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!”(《三国志?费诗传》)(3)糜芳:“为南郡太守,与关羽共事,而私好携贰(私人关系不和),叛迎孙权。”(《三国志?麋竺传》)(4)傅士仁:“与羽有隙,叛迎孙权。”(《三国志?杨戏传》)(5)刘封、孟达:二人镇守上庸,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请二人发兵相救,二人坐视不救。(6)廖立:在丞相掾李邵、蒋琬面前评论关羽“怙恃勇名,作军无法,直以意突耳(凭恃英勇的名声,带兵没有章法,简直是主观蛮干。”)(《三国志?廖立传》)(7)潘浚:“亦与关羽不穆(不和)。”(《三国志?杨戏传》)

37、诸葛亮一直是蜀汉的实权:其实刘备手下的集团分为三类,即原从集团、荆州集团以及蜀中集团。原从集团的代表为:关羽,张飞,赵云等。荆州集团代表人物有:诸葛亮,马良,马谡,伊籍,黄忠等。蜀中集团有:黄权,李严,法正等人。刘备最为重用的是“蜀中集团”,由以黄权、法正为甚。占领四川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荆州集团一直居于其下。刘备认人是很准的,想想他对诸葛亮说:“谡,言过其实,不可大用……”就知道了(这是史实)。直到蜀中集团死光了,荆州集团才在诸葛亮的政治手腕下熬出头。后来刘备兵败,死于白帝城,诸葛亮也说: “如果法正不死,就一定会劝阻主公(刘备),即使劝阻不了,也不至如此失败。”明知谡“不可大用”,仍然非用不可,与其说是不智,不如说是政治使然。

38、计借荆州:实乃鲁肃之计,以刘抵曹。

39、马腾讨董卓: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,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,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。

40、马超兴兵:实乃背父,叛乱。至于马腾之死,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,马超起兵报仇。而是马超不顾其父亲马腾在曹操手中,起兵反曹,所以马腾被杀。一老妇曾骂道:“天地岂久容汝,而不早死,敢以面目视人乎!”。英明的枭雄刘备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用了他一下,之后居束之高阁了。因为这种人,带兵多了危险,权力大了是个自己挖坟,马超在本质上和吕布差不多。

41、取蜀攻略:由法正、庞统完成。

42、张松献地图:刘备入蜀后,拉拢法正与张松,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,于是张松绘制了《西蜀地形图》。

43、乔国老:应是“桥国老”。人们常常把桥国老与东汉太尉桥玄视为一人,有些传统戏曲干脆就把 他称作「乔玄」。其实,桥玄乃是睢阳(今河南商丘南)人,生于汉安帝永初三年(公元109年),卒于汉灵帝光和七年(公元184年),曾任太尉;桥国老则是皖县(今安徽潜山)人,建安四年前后在世,其生年大约比桥玄晚40年。所以,无论是从籍贯还是年代来看,二人都不能混为一谈。桥玄也不是什幺“二乔”的父亲。

44、貂蝉:存在置疑,但王允的确有个导致董卓与吕布反目的侍女。

45、刘岱:正史有两个刘岱,反董卓联盟的刘岱和曹操手下的刘岱并不是同一人。

46、韩遂的年龄:演义中,曹操问韩遂几岁,韩逐答四十。此处错误,此时韩遂已经七十多岁了。

47、关羽单刀赴会:按照《三国志·鲁肃传》和韦曜《吴书》的记载,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,而是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,“单刀赴会”的孤胆不是关羽,而是鲁肃,《三国演义》本末倒置。此外,“单刀”乃军士之兵器佩刀,而非大刀。

48、关羽与同僚:关羽与同僚的关系很不和谐。

(1)马超:听说马超归附,对其不服,写信给诸葛亮,问“马超的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?”(《三国志?马超传》)(2)黄忠:听说黄忠为后将军,愤怒地说:“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!”(《三国志?费诗传》)(3)糜芳:“为南郡太守,与关羽共事,而私好携贰(私人关系不和),叛迎孙权。”(《三国志?麋竺传》)(4)傅士仁:“与羽有隙,叛迎孙权。”(《三国志?杨戏传》)(5)刘封、孟达:二人镇守上庸,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请二人发兵相救,二人坐视不救。(6)廖立:在丞相掾李邵、蒋琬面前评论关羽“怙恃勇名,作军无法,直以意突耳(凭恃英勇的名声,带兵没有章法,简直是主观蛮干。”)(《三国志?廖立传》)(7)潘浚:“亦与关羽不穆(不和)。”(《三国志?杨戏传》)

49、关羽好女色: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,关羽启公,布使秦宜禄行求救,乞娶其妻,公许之。临破,又屡启公。公疑有异色,先遣迎看,因自留之,羽心不自安。如此看来,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﹔关于貂蝉,正史上没有记载。《三国演义》在吕布死了以后,也未对貂蝉作交代。关公月下斩貂蝉,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。

50、关羽麦城凛然拒降:孙权使人劝降,关羽诈降,在城头虚插旌旗,从别门撤退,被吕蒙算到,半路截杀之。

51、关羽为何亡命天涯:《三国志·关羽传》说关羽“亡命奔涿郡(郡治涿县,今河北涿州市)”那幺,他作为山西人,为什么亡命到了河北呢?史书并没有交待。《三国演义》中,关羽自述说:“因本处势豪仗势凌人,被吾杀了。”

52、蜀汉五虎将:正史从未提到蜀汉有五虎将。刘备打败曹操,占有汉中后,封关羽、张飞、马超、黄忠各为前、右、左、后将军,魏延为汉中太守,赵云并未并列其中。三国演义说赵云也被任命为中将军,与关、张、马、黄合称为五虎将,并不符合史实。赵云的地位类似曹操的许褚,皆为君王的侍卫官和禁军的队长,这种职位当然是受到君王极端信赖的人才足以担任,不过也由于职位性质,统领大军出外打仗的机率自然大为减少,更不用谈立战功升官了。赵云少有统领大军的机会,所以也就难以评论他的领兵作战才能。不过从正史和来推断,赵云的政治思维相当不错,打仗有勇有谋,个性上又没有关、张二人令人不敢恭维的缺陷,刘备非常信赖他也是无庸置疑的 ,刘备临终时,赵云是极少数被扥孤的人选之一。这样一位好人才,难怪三国演义会极力美化他,还帮他升官,实际上赵云官位并不高,年纪也比刘备还大﹝和也有同样的情况。比老了几十岁,但是在戏剧中,项羽反而成为满脸胡子的老生,刘邦变成白面小生﹞,都无损中国人对他的敬仰。顺便一提:在正史记载中,曹操就真的有五虎将。诸位猜猜是哪五位?答案是:张辽、乐进、于禁、张合、徐晃。被列为五虎将之中,可说是武将至高的荣誉,曹操也藉此拢络这些人才的向心力。至于夏侯惇、夏侯渊、曹仁等人,才高功高官大,与前五位相比毫不逊色,不过他们皆是曹操族人,所以曹操用不着拿五虎将之名拢络他们。

53、《后出师表》:一直难辨是否是诸葛亮所作。陈寿《三国志》没有采用,《诸葛亮集》也没有收录,另外文中个别词句意思与历史事实不符。《后出师表》据云出自《张俨默记》,“默记”云者,是凭记忆默写出来的,就像郭靖黄蓉抄写的《九阴真经》,既可能有故意的删改,也可能有无意的疏漏,以讹传讹是难免的。所以《后出师表》的真假,很难说,司马光写《资治通鉴》,就把《后出师表》当真的用。

54、追命吕蒙,玉泉显圣: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,不多说。

55、气量狭小的周瑜:刘备评价周瑜“器量广大”,周瑜度量不下于笑口常开的弥勒佛,程普“数陵侮瑜”,而瑜从不计较,“折节容下,终不与校。”以致于程普发自内心地告人曰:“与公瑾交,若饮醇醪,不觉自醉”。陈寿评价周瑜“性度恢郭”,另外洪迈、等古人,在周瑜的人品方面,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。

56、七擒孟获:虚构,并无此事。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,也确有孟获其人。但七擒孟获《三国志》上没有记载,只是在裴松之引注《汉晋》时说了一句“七擒七纵”,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。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,是文官。

57、三顾茅庐:大多都记载刘备的确是去过三次,但究竟是怎么去,因为什么去,说法还不统一。

58、火烧上方谷:即是孔明差点烧死司马懿和魏延那回,纯属虚构。

59、六出祁山:诸葛亮实际上伐魏五次,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。

60、木牛流马与八阵图:其实,木牛就是独轮车,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。一说木牛是四轮车,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。八阵图乃优异的行军布阵之法,绝非《三国演义》所描述的奇门遁甲之术。

49、关羽好女色: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,关羽启公,布使秦宜禄行求救,乞娶其妻,公许之。临破,又屡启公。公疑有异色,先遣迎看,因自留之,羽心不自安。如此看来,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﹔关于貂蝉,正史上没有记载。《三国演义》在吕布死了以后,也未对貂蝉作交代。关公月下斩貂蝉,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。

50、关羽麦城凛然拒降:孙权使人劝降,关羽诈降,在城头虚插旌旗,从别门撤退,被吕蒙算到,半路截杀之。

51、关羽为何亡命天涯:《三国志·关羽传》说关羽“亡命奔涿郡(郡治涿县,今河北涿州市)”那幺,他作为山西人,为什么亡命到了河北呢?史书并没有交待。《三国演义》中,关羽自述说:“因本处势豪仗势凌人,被吾杀了。”

52、蜀汉五虎将:正史从未提到蜀汉有五虎将。刘备打败曹操,占有汉中后,封关羽、张飞、马超、黄忠各为前、右、左、后将军,魏延为汉中太守,赵云并未并列其中。三国演义说赵云也被任命为中将军,与关、张、马、黄合称为五虎将,并不符合史实。赵云的地位类似曹操的许褚,皆为君王的侍卫官和禁军的队长,这种职位当然是受到君王极端信赖的人才足以担任,不过也由于职位性质,统领大军出外打仗的机率自然大为减少,更不用谈立战功升官了。赵云少有统领大军的机会,所以也就难以评论他的领兵作战才能。不过从正史和来推断,赵云的政治思维相当不错,打仗有勇有谋,个性上又没有关、张二人令人不敢恭维的缺陷,刘备非常信赖他也是无庸置疑的 ,刘备临终时,赵云是极少数被扥孤的人选之一。这样一位好人才,难怪三国演义会极力美化他,还帮他升官,实际上赵云官位并不高,年纪也比刘备还大﹝和也有同样的情况。比老了几十岁,但是在戏剧中,项羽反而成为满脸胡子的老生,刘邦变成白面小生﹞,都无损中国人对他的敬仰。顺便一提:在正史记载中,曹操就真的有五虎将。诸位猜猜是哪五位?答案是:张辽、乐进、于禁、张合、徐晃。被列为五虎将之中,可说是武将至高的荣誉,曹操也藉此拢络这些人才的向心力。至于夏侯惇、夏侯渊、曹仁等人,才高功高官大,与前五位相比毫不逊色,不过他们皆是曹操族人,所以曹操用不着拿五虎将之名拢络他们。

53、《后出师表》:一直难辨是否是诸葛亮所作。陈寿《三国志》没有采用,《诸葛亮集》也没有收录,另外文中个别词句意思与历史事实不符。《后出师表》据云出自《张俨默记》,“默记”云者,是凭记忆默写出来的,就像郭靖黄蓉抄写的《九阴真经》,既可能有故意的删改,也可能有无意的疏漏,以讹传讹是难免的。所以《后出师表》的真假,很难说,司马光写《资治通鉴》,就把《后出师表》当真的用。

54、追命吕蒙,玉泉显圣: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,不多说。

55、气量狭小的周瑜:刘备评价周瑜“器量广大”,周瑜度量不下于笑口常开的弥勒佛,程普“数陵侮瑜”,而瑜从不计较,“折节容下,终不与校。”以致于程普发自内心地告人曰:“与公瑾交,若饮醇醪,不觉自醉”。陈寿评价周瑜“性度恢郭”,另外洪迈、等古人,在周瑜的人品方面,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。

56、七擒孟获:虚构,并无此事。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,也确有孟获其人。但七擒孟获《三国志》上没有记载,只是在裴松之引注《汉晋》时说了一句“七擒七纵”,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。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,是文官。

57、三顾茅庐:大多都记载刘备的确是去过三次,但究竟是怎么去,因为什么去,说法还不统一。

58、火烧上方谷:即是孔明差点烧死司马懿和魏延那回,纯属虚构。

59、六出祁山:诸葛亮实际上伐魏五次,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。

60、木牛流马与八阵图:其实,木牛就是独轮车,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。一说木牛是四轮车,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。八阵图乃优异的行军布阵之法,绝非《三国演义》所描述的奇门遁甲之术。

61、诸葛亮何时掌权:刘备兵败东吴,驻扎永安的时候,“章武二年,先主征严诣永安宫,拜尚书令。”刘备专门把李严从外地招来,拜他做尚书令。李严以“中都护”的身份兼“尚书令”,应该是蜀国军事上的绝对实力派人物。而诸葛亮以丞相身份“录尚书事”,只是政务首脑。初即位至诸葛亮驻汉中这一时期,即使诸葛亮“录尚书事”未必见得是军国大事第一人。后来诸葛亮驻汉中,开始北伐以后,蜀举国上下以“北伐”为最高国策,所有军政、民政必须围绕“北伐”这一继承刘备遗志的大事来转,举着“兴复汉室”效忠刘备这杆大旗,如果反对,就是反对他老子,就是反对“兴复汉室”,那么诸葛亮可以名正言顺取而代之;如果刘禅不反对,那么举国上下必须围绕北伐转,也就是必须围绕身为北伐首脑的诸葛亮来转。诸葛亮名正言顺可以把持国家军政、民政包括人事大权。

62、死诸葛吓跑活仲达:确有此事,但并非诸葛亮遗计,而是司马懿心虚。“死诸葛走生仲达”的依据是《汉晋春秋》,但是作者又加了工。《汉晋春秋》的记载是:诸葛亮死后,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,司马懿有所发觉,驱军追赶。两车相近时,蜀军长史杨仪命蜀军“反旗鸣鼓,欲向魏军”,司马懿“不敢逼”,只好退兵。当时在魏军中就传开了“死诸葛走生仲达”的笑话。蜀军“入谷然后发丧”。但是在《三国演义》中却成了蜀军推出一辆四轮车,车上端坐着诸葛亮木偶像,司马懿疑诸葛亮未死,故而退兵。

63、曹军潼关战马超事:战斗确实很激烈,但是《三国演义》写曹操割须弃袍乃得脱则完全是为丑化他。实际上,潼关大战,曹操是赢家。

64、曹真:还记得那个老是打败仗,而且看到孔明写的信就被气死的曹真吗?三国演义为了突显孔明和曹真的接班人司马懿的智能,把曹真写的一无长处。曹真果真那么没用吗?实际上刚好相反,正史的曹真不但??次北伐时,曹真的部将张合在街亭大败马谡,使情势逆转。曹真更精确算准了诸葛亮下次会攻陈仓,所以先派郝昭防守。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大军就是因为屡攻不下陈仓,只好撤兵。曹真还主动率大军想要大举攻蜀,结果因为连续大雨造成路断而班师。他最后是病死于洛阳,并非被诸葛亮写信骂死。曹真的长子曹爽就真的是无能,他因为专权,最后司马懿发动政变,曹爽兄弟慌张不知所措,他的谋士桓范因此大哭说:曹真乃一世英雄,没想到却生了一群蠢猪。

65、诸葛亮骂死王朗:王朗病死于公元228年,并未随军出战。王朗被骂死,完全虚构。

66、马超战张飞:正史上,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,请求投降,并无二人大战李恢劝降。

67、空城计:虚构,灵感应该来自赵云的空营计。诸葛亮只是在最后一次北伐时才与司马懿相持于渭。但作者写空城计又是有所本的,这个“本”就是《三国志》中的裴松之注所引“郭冲三事”,但它是假的。因为诸葛亮屯兵汉中阳平时,司马懿还是荆州都督,无缘与诸葛亮抗衡。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,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,如此之遥远,何谈空城计?

68、魏延反叛: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,出人投地,人必毁之。魏延才是受害者。颇具讽刺意味的是,倒是那个被诸葛亮委以重任伙同马岱诱杀魏延的杨仪,在权力欲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曾经言到:早知若此,当初丞相死时,吾若以全军投魏,何至有今日耶。

69、落凤坡落凤: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,并非死于落凤坡。

61、诸葛亮何时掌权:刘备兵败东吴,驻扎永安的时候,“章武二年,先主征严诣永安宫,拜尚书令。”刘备专门把李严从外地招来,拜他做尚书令。李严以“中都护”的身份兼“尚书令”,应该是蜀国军事上的绝对实力派人物。而诸葛亮以丞相身份“录尚书事”,只是政务首脑。初即位至诸葛亮驻汉中这一时期,即使诸葛亮“录尚书事”未必见得是军国大事第一人。后来诸葛亮驻汉中,开始北伐以后,蜀举国上下以“北伐”为最高国策,所有军政、民政必须围绕“北伐”这一继承刘备遗志的大事来转,举着“兴复汉室”效忠刘备这杆大旗,如果反对,就是反对他老子,就是反对“兴复汉室”,那么诸葛亮可以名正言顺取而代之;如果刘禅不反对,那么举国上下必须围绕北伐转,也就是必须围绕身为北伐首脑的诸葛亮来转。诸葛亮名正言顺可以把持国家军政、民政包括人事大权。

62、死诸葛吓跑活仲达:确有此事,但并非诸葛亮遗计,而是司马懿心虚。“死诸葛走生仲达”的依据是《汉晋春秋》,但是作者又加了工。《汉晋春秋》的记载是:诸葛亮死后,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,司马懿有所发觉,驱军追赶。两车相近时,蜀军长史杨仪命蜀军“反旗鸣鼓,欲向魏军”,司马懿“不敢逼”,只好退兵。当时在魏军中就传开了“死诸葛走生仲达”的笑话。蜀军“入谷然后发丧”。但是在《三国演义》中却成了蜀军推出一辆四轮车,车上端坐着诸葛亮木偶像,司马懿疑诸葛亮未死,故而退兵。

63、曹军潼关战马超事:战斗确实很激烈,但是《三国演义》写曹操割须弃袍乃得脱则完全是为丑化他。实际上,潼关大战,曹操是赢家。

64、曹真:还记得那个老是打败仗,而且看到孔明写的信就被气死的曹真吗?三国演义为了突显孔明和曹真的接班人司马懿的智能,把曹真写的一无长处。曹真果真那么没用吗?实际上刚好相反,正史的曹真不但??次北伐时,曹真的部将张合在街亭大败马谡,使情势逆转。曹真更精确算准了诸葛亮下次会攻陈仓,所以先派郝昭防守。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大军就是因为屡攻不下陈仓,只好撤兵。曹真还主动率大军想要大举攻蜀,结果因为连续大雨造成路断而班师。他最后是病死于洛阳,并非被诸葛亮写信骂死。曹真的长子曹爽就真的是无能,他因为专权,最后司马懿发动政变,曹爽兄弟慌张不知所措,他的谋士桓范因此大哭说:曹真乃一世英雄,没想到却生了一群蠢猪。

65、诸葛亮骂死王朗:王朗病死于公元228年,并未随军出战。王朗被骂死,完全虚构。

66、马超战张飞:正史上,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,请求投降,并无二人大战李恢劝降。

67、空城计:虚构,灵感应该来自赵云的空营计。诸葛亮只是在最后一次北伐时才与司马懿相持于渭。但作者写空城计又是有所本的,这个“本”就是《三国志》中的裴松之注所引“郭冲三事”,但它是假的。因为诸葛亮屯兵汉中阳平时,司马懿还是荆州都督,无缘与诸葛亮抗衡。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,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,如此之遥远,何谈空城计?

68、魏延反叛: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,出人投地,人必毁之。魏延才是受害者。颇具讽刺意味的是,倒是那个被诸葛亮委以重任伙同马岱诱杀魏延的杨仪,在权力欲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曾经言到:早知若此,当初丞相死时,吾若以全军投魏,何至有今日耶。

69、落凤坡落凤: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,并非死于落凤坡。

70、黄忠战关羽:纯虚构,并无关羽义释黄忠的故事。正史中关羽嫌弃黄忠老,听说黄忠为后将军,愤怒地说:“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!”(《三国志·费诗传》),又怎会有“义释”。

70、黄忠战关羽:纯虚构,并无关羽义释黄忠的故事。正史中关羽嫌弃黄忠老,听说黄忠为后将军,愤怒地说:“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!”(《三国志·费诗传》),又怎会有“义释”。

北联nk免疫细胞治疗费用

301医院nk免疫疗法

北京食管癌医院排名

治疗脑卒中好医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