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握这些春季养生要点,一年少生病!
掌握这些春季养生要点,一年少生病!
养生古称为道生养性摄生卫生等,即保养生命之意,《灵枢本神》篇有智者之养生也。养生集中体现了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传统预防思想,和追求不老延年的寿养思想。
人要健康长寿就应法于阴阳,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,正如《素问四气调神大论》中所云:夫四时阴阳者,万物之根本也。所以圣人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以从其根,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故阴阳四时者,万物之终始也,死生之本也,逆之则灾害生,从之则苛疾不起。
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规律。一年之计在于春,春三月是自然界推陈出新、生命萌发的季节。
历代医家在其顺应四时自然变化进行调养的理论中,对于春季养生尤为重视,因为春季养生是四时养生之首,开一定得搞好,否则会影响全年的生命活动。
一、春时养生,流长渊远
《黄帝内经》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,集中医藏象、病因病机、诊断、辨证、防治、调护之大成,在春季养生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。
如《素问四气调神大论》:春三月,此谓发陈。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,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赏而勿罚,此春气之应,养生之道也。
可以说是后世春季养生的理论源头,指出在春令季节,人们应从生活起居、运动健身、精神调摄等诸多方面,以生为中心对人体进行调养,否则就会有伤肝,夏为寒变,奉长者少及《素问四气调神大论》中的逆春气,则少阳不生,肝气内变之变。
可见,《黄帝内经》实为中医养生理论的重要源头。
此后,《千金方》、《本草纲目》、《寿亲养老新书》、《摄生消息论》对《黄帝内经》春时养生学说多有阐发,形成了春时养生的理论基础。
二、肝应春气,春当养肝
中医学认为肝主春,即人体五脏之一的肝脏是与春季相应的。中医讲究五行(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,春季则属于五行中的木,而人体五脏的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对应五行,肝也属木,肝脏与木的物性是一致的。
其次,肝脏在春季时功能最为活跃,因为春天温暖的气候将会使人的活动日渐增加,促使新陈代谢亦将日趋旺盛,在人体内无论是血液循环,还是营养供给,都会相应加快、增多,以适应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需求。
若能在此时好好调养肝脏,便可增强人的免疫功能,提高人的体质,正所谓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。
春季当顺《黄帝内经》春季养阳、养升、养发之义,谨慎以之,既顺肝脏升发、调达之意,养其春阳;尤须防其升发太过,变生他疾。
三、食补为先,少酸多甘
药补不如食补,春时调养肝脏,饮食调养成其必然。一般说来,为适应春季阳气升发的特点,为扶助阳气,此时,在饮食上应遵循上述原则,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,如:麦、枣、豉、花生、葱、香菜等,而生冷黏杂之物,则应少食,以免伤害脾胃。
唐代名医孙思邈说:春日宜省酸,增甘,以养脾气。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,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,多吃些甜味的饮食,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脾胃之气。
《摄生消息论》亦云:当春之时,食味宜减酸增甘,以养气。中医学认为,脾胃是后天之本,人体气血化生之源,脾胃之气健旺,人可延年益寿。酸味入肝,且具收敛之性,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,疏泄不及则足以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。
四、春畅肝气、精神和缓
养生以调神为第一要义,神明则形安。《灵枢天年》曰:失神者死,得神者生。说明了对精神重视的程度。所谓调神,主要是指对意识思维情绪的调节。
春季是发生的季节,人体阳气潜藏一冬,至春日发泄,始无抑郁之患。春令之养生贵在于调畅情志养升发之气,顺应春季生的特性,保持心情舒畅。
肝属木,木旺于春,其气主升。肝在生理上主调畅气机,春时养肝,当顺肝之喜调达而恶抑郁,同时又防升发太过之变。
《灵枢本神》篇云:肝气虚则恐、实则怒,由于肝喜疏恶郁,倘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瘀滞不行而成疾。
要想肝脏强健首先要学会制怒,尽力做到心平气和、乐观开朗、无忧无虑,从而使肝火平复,肝气正常生发、调顺。如果违反这一自然规律,就会伤及肝气,久之易导致肝病。
这就要求做到学会自我调控和驾驭好情绪,遇到不快的事要戒怒,并及时进行宣泄,可防肝气郁结。
《寿亲养老新书》里载有十乐:读书义理、学法帖字、澄心静坐、益友清谈、小酌毕醺、浇花种竹、听琴玩鹤、赞香煎茶、登城观山、寓意弈棋。学学古人的十乐,对春天养顺肝气大有裨益。
五、起居劳作,养阳保暖
《素问四气调神大论》:春三月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。在寒冷的冬季里,人体的新陈代谢,藏精多于化气,各脏腑器官的阳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,因而入春后,应加强锻炼。
到空气清新之处,如公园、广场、树林、河边、山坡等地,玩球、跑步、打拳、做操,形式不拘,取己所好,尽量多活动,使春气升发有序,阳气增长有路,符合春夏养阳的要求。
初春之际,极易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,依《黄帝内经》春夏养阳之旨,生活起居及作息安排上应以去寒就温为原则。在衣着方面总的要求是:一方面要宽松舒展,另一方面又要柔软保暖,并且还要做到衣服不可顿减。
关于这一点《寿亲养老新书》里明确指出:春季天气渐暖,衣服宜渐减,不可顿减,使人受寒。
六、需防春困、敲打肝胆
春困不是病,而是一种正常的季节性变化时出现的生理现象。原因是,冬季皮肤血管收缩,春季天气变暖,血管、毛孔扩张,相对稳定的血流量供应皮肤增加,供应脑的血液相对减少,从而造成春困。
春困虽不是病,但它影响学习、工作,所以必须设法调节。防春困可按下面方法试试:
1、注意睡眠
俗话常说:早睡早起精神好。这样有助于提高夜间睡眠质量。睡眠时间不宜过长,一般成年人每天8h,中学生89h,小学生910h。当然,时间也要因人而异。
2、冷水洗脸
晨起最好用冷水洗脸,以刺激皮肤和大脑,使之尽快适应春季的血液循环变化。
3、加强体育锻炼
运动可改善人体的代谢过程,增强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,对中枢神经等系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,所以,春季应多运动,如登山、郊游、散步等。
TAG标签:
子宫肿瘤病人的饮食宜忌治疗前列腺炎有哪些好方法
怎么做好甲减患者的日常护理
膈下食管憩室做哪些检查